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全球範圍內,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發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市場逐漸成熟,企業應用十分普及。本文對全球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市場和應用的現狀和趨勢進行分析與思考,希望與大家進行研討。
1. 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特點與趨勢
目前,全球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與趨勢:
底層核心技術逐漸成熟。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西方發達國家在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底層核心技術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發展。例如,在三維造型底層核心繫統、線性與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解算器、先進生產排程(APS)技術、五軸聯動的CAM加工與仿真技術等制造業信息化領域的關鍵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並且在全球的制造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
支撐企業管理的新興技術發展迅速,應用領域不斷拓展。
隨著西方企業不斷向全球拓展,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復雜,對制造業信息化廠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疆界不斷拓展,新興技術不斷湧現。例如,隨著企業管理需求的精益化,湧現出企業資產管理(EAM)、大修維護管理(MRO)、需求管理、勞動力管理、企業績效管理、統計過程控制(SPC)、供應商關繫管理的新興技術。
先進制造技術帶動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發展。
隨著制造業的產品結構日趨復雜,PLM技術開始向支持機、電、軟件混合設計發展,支持產品的包裝管理、工程計算和復雜文檔的管理。而隨著復合材料的廣泛應用,支撐復合材料的設計、仿真和制造的信息化技術也逐漸發展起來;虛擬現實、逆向工程、試驗數據管理、仿真數據管理、可靠性分析等新興技術也隨著工業界的應用需求,而得到蓬勃發展。
廣泛應用SOA、SAAS等先進的軟件構架和交付方式。
隨著IT技術的發展,SOA(面向服務的架構)改變了軟件的應用模式。SOA架構將固化的軟件轉變為可以靈活配置的組件,可以實現隨需而變,從而降低了信息化技術維護、升級的成本,使信息化軟件可以更好地適應企業業務流程的變化。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為了降低IT應用的成本,而將購買軟件轉化為租用服務,這促進了制造業信息化廠商發展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的應用軟件。SAAS已成為發達國家迅速發展的新興軟件交付模式。
密切結合Web2.0、SNS和網絡技術的新發展。
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對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Web2.0技術強調互動性,而FaceBook等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社交網絡服務)網站的興起,使得支撐產品研發的制造業信息化技術也開始湧現出新興技術。微軟推出了支持Social Computing的SharePoint繫統,達索繫統提出PLM2.0技術。而支持廣域網應用的很多信息化技術也得到跨越式發展,例如遠程接入、廣域網加速、雲計算、虛擬化技術等等。而對於B/S模式的支持,已成為信息化軟件的基本功能。
制造業信息化集成技術發展迅速。
隨著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各類信息化技術的集成成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一些主流廠商紛紛通過並購,而為制造企業提供更緊密的集成方案。例如,西門子PLM致力於實現產品生命周期與制造生命周期的集成;而EAI(企業應用集成)和BPM(業務流程管理)等技術也日益得到廣泛應用,MES成為實現ERP與底層自動化繫統集成的樞紐。SAP、ORACLE等廠商已經擁有了**解決企業各個環節管理問題的制造業信息化集成解決方案。
幫助企業遵循環保和企業治理等法律、法規。
全球能源的緊缺使得制造業越來越關注節能、環保,支撐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供應鏈的相關技術得到蓬勃發展,例如LCA(Life Cycle Assessment,產品全生命周期評估)技術,對碳排放的評估軟件等。同時,由於美國和歐盟對於進口產品提出了日益嚴厲的環保要求,支撐企業檢測和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的應用軟件也開始廣泛應用。而隨著美國對企業治理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薩班斯法案的出臺,使得制造業也需要應用相應的軟件繫統來實現合規管理。
開源技術長足發展。
為了降低軟件的應用成本,國外發展起來很多開源的國際組織。不僅是在操作繫統層面,有Linux等組織,而且在CAD領域,發展起來IntelliCAD平臺,在數據庫、ERP和PLM領域,也都發展起來很多開源的組織和產品。開源技術使得眾多的開發商可以共同完善技術,推進應用,降低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本。
2. 全球制造業信息化市場的特點與趨勢
在西方發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市場逐漸成熟,甚至走向飽和。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制造業信息化市場呈現出以下特點與趨勢:
軟件產品銷售額萎縮,軟件的實施服務和老用戶的維護服務的營業額占很大比例。
由於西方國家的企業發展比較成熟,信息化軟件應用已經十分普及,因而軟件產品(許可證)銷售額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降趨勢。同時,制造企業普遍購買軟件的維護服務,包括**電話、互聯網在線服務和現場的技術支持服務、軟件升級服務等。因此,在主流的制造業信息化軟件廠商的營業額中,老用戶的維護服務所占比例已經超過50%,而很多軟件廠商的實施服務收入也超過了軟件產品的營業額。因此,制造業信息化廠商普遍非常重視維護服務。
形成了完整的制造業信息化生態繫統。
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建立了完整的制造業信息化生態繫統,包括制造業信息化軟硬件產品提供商、咨詢服務與實施商、渠道商、以及第三方研究機構等等。咨詢服務公司發展迅速。同時,制造業信息化廠商與用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與服務機制,很多廠商組建了用戶協會,由用戶協會通過定期組織交流,以及用戶俱樂部網站等形勢,定期向廠商反饋產品改進的需求,這樣,促進制造業信息化軟件的改進和成熟。同時,國外的高校、研究機構、制造業信息化廠商與工業界建立了深入合作。例如,德國的Fraunhofer、亞琛工業大學都與工業界建立了深入的合作。
制造業信息化廠商之間的並購非常普遍。
大型廠商不斷通過兼並、收購,而實現自身的發展壯大,完善自身的產品線和解決方案。例如ORACLE公司,近年來先後並購了Siebel、Peoplesoft、Agile、BEA等大型軟件公司,並購的金額累計達數百億美元;SAP公司去年投資82億美元並購了BO公司;INFOR公司先後並購了SSA、Softbrands等數十家ERP軟件公司,並購金額達30億美元以上;IBM公司在放棄了盈利低的PC等業務的同時,也斥巨資並購了很多軟件公司。而2007年西門子公司斥資34億美元並購了UGS。而Autodesk、達索繫統、PTC等公司也並購了很多專業公司。信息化廠商的並購一方面是為了拓展用戶群、獲得穩定的維護服務收入,同時,可以完善自身的技術和解決方案。
國際制造業信息化廠商高度重視中國、印度、東歐等新興市場。
目前,平均而言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的各個細分市場占全球的份額在1-2%之間。但是,由於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國外主流的制造業信息化廠商已經悉數進入中國市場。不僅在中國設計了營銷和服務機構,也逐漸開始在中國設立研發和技術支持中心,以便實現產品、營銷和服務的本地化。國際制造業信息化廠商非常注重與中國高校的合作,建立了眾多的培訓中心,力圖培養產品研發、實施、服務和應用人纔,為其培養未來的用戶。國際制造業信息化廠商也非常重視拓展印度、東歐等新興市場。在這些新興市場上,廠商可以獲得更高的軟件產品銷售收入,實現迅速增長。
3. 全球制造業信息化應用趨勢
西方發達國家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呈現出以下趨勢:
全球大型制造企業引領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
隨著制造業領域的跨國企業在全球的拓展,為制造業信息化廠商不斷提出新問題和新需求,從而引領了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例如,全球企業實現跨國的產品開發、營銷和服務,對信息繫統提出了支持多語種、多工廠、多個企業實體的開發與管理需求,以及全球協作開發的需求。工業發達國家許多企業將信息化技術綜合集成並應用服務於研發、管理、財務運作、營銷、服務等核心業務,實現了產品研制、采購、銷售等在全球範圍內的協作,在全球範圍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例如,空客A380四國五地的研制生產基地信息共享集成與研制流程協同,30個國家的1500家零部件生產商和供應商之間的網絡協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聯合攻擊戰鬥機(JSF)研制過程中,以項目為龍頭,以數字樣機為核心,以Internet和協同產品商務繫統為綜合集成平臺,實現了CAD/CAE/CAM/MRP/SCM/MRO的集成,建立了全球30個國家、50家公司、50,000用戶參與研發的數字化集成協同環境,充分發揮各合作伙伴的優勢能力,使設計時間減少50%,制造時間減少了66%,備件減少50%。
制造業信息化應用取得實效。
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已經廣泛樹立了對信息技術的正確認識,明確自身對信息技術的需求,將制造業信息化技術作為軟裝備,實現了廣泛應用,實施和應用的成功率很高。而制造企業在進行兼並、收購時,也同時會進行IT繫統的整合。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已成為支撐企業的業務拓展和變革,實現企業發展戰略的必要支撐。值得關注的是,在西方國家崛起了IDC、Gartner、CimData、AMRresearch等研究機構,對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市場和應用趨勢進行分析,成為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發展的指南。
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IT外包和業務外包,強化企業間的協同。
在西方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制造企業將非核心業務外包,同時,將IT應用進行外包。這種外包的趨勢不僅是中小企業開始通過SAAS模式應用軟件,而且很多大型企業也應用了軟件租用模式。同時,制造企業非常注重加強與上下遊企業、同行企業的協同。一些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得到了廣泛應用。
總之,制造企業對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提出了需求,推進了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發展;而制造業信息化技術在制造企業中的應用,又支撐了制造企業的全球化、服務化、精益化、專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