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多晶硅生产存在的问题
面对巨大的需求,国内大多数多晶硅生产企业不得不从外部购买多晶硅,从而加大国内市场的需求。国内企业供应能力有限,只能看着眼前巨大的“市场蛋糕”却无权分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政策、生产设备、技术工艺等诸多瓶颈约束,限制了多晶硅的生产。
1生产设备需要大量进口
当前国内多晶硅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轮快速发展期,许多国内光伏企业宣布扩大其多晶硅业务的产能,但多晶硅的一些关键生产设备还需要大量进口,极大地推高了多晶硅行业的生产成本,这是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限制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技术相对落后
目前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少部分企业,如江苏中能和塞维LDK,在多晶硅产能、生产成本和品质方面已经可以和国际巨头一较高下,而大多数企业实力依然较弱。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70%左右的多晶硅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出来的。同样是采用改良西门子法,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能耗过高,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成本控制上明显落后于国际多晶硅企业。大部分多晶硅厂商采用非纯正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不能有效地回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副产物,致使环境受到破坏。
3相关部门的多晶硅产业发展规划较模糊
业界与政府在关于国内多晶硅行业产能是否出现过剩的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多晶硅行业一直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另外,国家尚未出台多晶硅准入条件,明确多晶硅行业新准入标准,从而引导技术水平先进、生产能耗低的多晶硅项目落地,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多晶硅生产冲出困境解决策略
中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存在的众多问题,影响了多晶硅市场的供求,也严重制约了整个光伏产业的发展,如何摆脱这种困局?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鼓励成本低、竞争力强的多晶硅企业壮大发展规模。多晶硅产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门槛较高,从国外多晶硅行业的发展经验看,大企业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只有通过大企业对技术和生产的持续投入,才能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