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又见博鳌。三江入海处,形似巨鳌的东屿岛面朝太平洋,向世界敞开怀抱。
4天会期,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位政界、工商界和智库学者代表如期赴约,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再一次为推动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贡献“博鳌方案”。
“我们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旗帜,携手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努力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作重要主旨演讲,引发热烈共鸣。
这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首届年会,也是三年疫情后首 次全线下举办年会。特殊节点,意义深远,“博鳌之约”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注入不竭动力。
置身这一宏大的历史舞台,“身兼”论坛东道地和中国对外开放新高地“双重身份”,海南也主动顺应时势,从幕后服务到登台共舞,积极与国家战略、亚洲命运寻求共振,展露出愈加自信和开放的“国际范”。
集智回应时代关切
会场外,海阔风清、椰林葱郁,29个论坛发起国国 旗迎风飘扬;会场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嘉宾交流互鉴。
相聚在此刻,显得弥足珍贵。过去三年,新冠病毒、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下行轮番踏上舞台中心,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 所未 有的方式展开。
当今世界怎么了?国际社会怎么办?今年年会主题早已给出答案: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所言,信任、团结与合作并非什么陈词滥调,它们是人类数个世代和世纪中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
回顾年会,“一带一路”、亚洲区域合作、东盟热带农业合作、自由贸易港等一系列议题均以“开放”与“合作”为底色。与会嘉宾建设性的意见中蕴含共同的主张:弘扬真正的多边主义,促进开放的地区主义,以实际行动为区域和世界共克时艰、合作共赢提振信心。
对话中,“中国机遇不容错过”“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的声音不时传出——
“中国是亚洲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体,在各方面合作中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如此评价;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这样赞赏:“中国的现代化和亚洲的增长使世界受益。”
世界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亚洲、亚洲经济的重要动力在中国,这是与会嘉宾的共识。
疫情三年,中国经济以平均4.5%的增速成为��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不断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信心与力量。不必远看,一个生动案例就摆在眼前——
“以博鳌论坛所在的海南岛为例,旅游业从春节‘黄金周’变成了‘黄金月’‘黄金季’,始终是游人如织,离岛免税品销售持续火热。”
正如李强总理在主旨演讲中所言,这都充分反映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反映出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的科学有效。
破局贡献专业智慧
3月29日10时许,距离“碳中和:困局与破局”分论坛活动开始还有半小时,会场便已爆满。
热度折射趋势。“碳达峰、碳中和,绝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必须政府、市场和企业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大的合力,才有可能*终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直言。
“绿色之声”正从博鳌发出,“绿色实践”也在博鳌尽显——
屋顶戴上“太阳帽”,外墙立面披上光伏百叶制作的“新衣”,就连地面也铺上了光伏地砖,位于博鳌亚洲论坛核心区的东屿岛零碳示范区,光、热、水、风互动无间,人们依托技术、借力自然,正努力让碳“归零”。
从往年的“零碳咖啡”、绿色交通,到如今的“绿电”使用、光储充电站、零能耗建筑,绿色博鳌的背后,浓缩着海南对绿色发展的不懈探索。
探索,是为了寻求发展的“* 优解”。发展靠什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这对于推动经济复苏、合作共赢至关重要。
“开放合作的科技创 新生态,将是一把帮助各国从根本上解决许多事关人类发展问题的‘金钥匙’。”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院长白春礼直言。
AI驱动、全真互联、6G技术、大数据……今年年会期间,这些关键词被频频提及。既有“老面孔”,也有“新气象”,勾勒出科技创 新的迭代升级,也绘就同一个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
受疫情等影响,近年来,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上订餐等需求激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不断催生消费新业态。
年会期间发布的“全球及亚太经济信心调查”结果也显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核心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以及新能源领域和智能制造行业,成为投资热点。
无疑,推进绿色和创 新发展,成为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也是亚洲和世界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本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