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新同学,今天开学了!”9月1日上午,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了小米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注册的消息,该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由雷军亲自担任公司法人代表。
根据雷军在微博公开的照片,此次的小米汽车新团队中,有许多伴随小米一路而来的“老战友”。其中包括王翔、卢伟冰、张峰在内的小米合伙人,洪锋、刘德在内的小米联合创始人以及包括何勇、林世伟在内的小米副总裁,由此也能看出小米上下对汽车业务的态度。
此外,小米汽车发言人还在微博上对造车领域人才进行了公开招聘,据其所述,宣布造车至今的5个月,小米汽车团队已搭建起了近300人的团队。公开的信息显示,小米一期的智能工厂就坐落于亦庄,而在2021年7月,小米二期的智能工厂则在北京昌平正式开工,预计较一期智能工厂产能提升10倍,年产值约600亿元。
除了环境,小米汽车还可享受北京亦庄的政策优待。2021年3月,亦庄曾发布相关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及**汽车产业发展核心承载地”的目标,并针对不同的条件设定了*低3000万元、*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
汽车分析师张翔认为,小米汽车落户北京属于战略上的选择。“首先北京是小米的总部,公司对这里的一切,包括政府、环境都很熟悉;其次北京也是历史很悠久的汽车产业基地,产业链比较完善。”
张翔还表示,*近北汽自主品牌、北京现代等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从这个角度来说北京的产能有过剩的迹象,如果小米在北京建厂造车,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收购现成的产能。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作为有名的“飞猪理论”创始人,雷军曾对此进行过多次解释,大意是引用这句话是为说明创业的本质是找到风口,顺势而为。
而新能源汽车,毫无疑问是当下热门的风口。
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我国生产企业新能源汽车销量147.8万辆,已超2020年全年水平。其中7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4万辆和2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6倍,刷新当月历史记录,实现淡季逆势上涨。
而在行业景气度爆棚的同时,一众关联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迎来了井喷。2021年上半年,“宁王”宁德时代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130%以上;做电解液的杉杉股份归母净利润甚至同比增长了659%。
此外,包括百度、华为、大疆、360等在内的科技公司也纷纷入局造车,甚至连家电产业的创维、格力也想来分一杯羹。
在这个大背景下,有行业人士指出,小米入局得并不晚,但时间已经较为紧张,后续需加快推进造车落地。
在张翔看来,小米在造车领域目前具备几个优势,其一是自身拥有的完善生态系统,比如小米的手环、音箱、电视、电饭煲等等,公司在物联网技术方面的投入会对汽车智能系统的研发产生一定帮助;其二是围绕这个系统打造的品牌知名度和粉丝基数。
不过对于“粉丝经济��的双刃剑效应,车圈并不陌生。前有宏光MINI EV凭借低廉的价格、出圈的营销收获大批粉丝,其销量自2020年9月就开始持续霸榜;后有蔚来在半个月发生两起致命事故后,引出500车主上书“护主”。前者被称为“五菱女孩”,后者则沦为了“蔚忠贤”。因此小米要发挥这方面的优势,还需要在各方面谨慎把握。
而近几个月,小米更是对造车相关产业链进行了密集的投资和收购。6-8月,小米先后领投了汽车驾驶辅助技术软硬件方案提供商纵目科技、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4D毫米波成像雷达供应商几何伙伴、专注3D光学和智能音频的聚芯微电子。
此后,小米还入股了长城汽车旗下,核心产品为无钴电池的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专注于“城市级智慧停车”的爱泊车,并公告称将以约7737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eepMotion(深动科技)。
尽管有着前期技术和资金打下的基础,但时间对于小米来说仍需要抢。
以造车新势力的经验来看,在整车落地前,小米要经历公司选址、找代工工厂、团队组建、汽车设计、软件适配、制造、测试、量产等步骤。“蔚小理”从创立到整车交付均用了至少3年的时间,有业内人士推断,即使产业链成熟后速度有所加快,也至少需要2年。
小米目前尚未确定自己的造车路线,是像特斯拉一样搭建全产业链,还是找其他车企代工。
“小米现在作为行业新兵,资源仍比较有限,但智能汽车的窗口期并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务之急是要尽快交付整车。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小米应该会采取找代工的模式,而开发软件、打造生态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这些利润率比较高的部分,则要把握在公司自己手中。”张翔称。
雷军*近动作频频,4-6月,其先后拜访了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上汽通用五菱柳州生产基地、长城汽车保定研发中心;8月,还传出小米接洽恒大汽车的消息。
另有报道称,短短75天内,小米管理层已经进行了85次行业访问,与200多位汽车行业**人士进行了深入交流。但就目前而言,谁将为小米代工,仍是未解之谜。
尽管一切才刚刚起步,但有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幻想小米汽车的真实面貌。雷军自己也曾在小米11岁生日时发起过有关小米汽车车型、价格区间等指标的投票。
按照投票意向,网友们希望小米的首款汽车将从轿车或者SUV中诞生,售价区间在10万-30万元之间。该区间也符合雷军在**官宣造车时所表达的,20万元左右的区间定价。
“我觉得这个价位选择是正确的。”张翔表示,“因为在目前的中国汽车市场,这是*畅销的一个区间,受众群体*多,销量上去了,就可以靠规模经济赚钱。”
张翔进一步解释称,如果选择10万以下的车型,不仅可能有损小米的品牌形象,还有可能导致公司入不敷出。“小米不比上汽通用五菱,它属于跨界造车选手,缺乏传统汽车产业链基础和资源,很难控制成本。”
而如果选择30万以上的豪华车型,虽然可能与小米手机目前进军**市场的走向贴合,但也要付出更多精力,这对时间紧张的小米来讲,并非易事。
从小米近期对自动驾驶产业链的布局,也能看出端倪。蜂巢能源之所以推出无钴电池,就是为了降低电池成本;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在业内更是被称为“成本杀手”;几何伙伴的4D毫米波成像雷达,也在降本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因此,十年前曾打造“年轻人的**台手机”的小米,或许已经瞄准了“年轻人的**辆汽车”。
顺势而为,是雷军非常喜欢的一个词,也是其所创立的投资机构“顺为资本”名称的由来。但一些迹象表明,在新能源汽车概念持续火热的当下,小米选择切入造车赛道,或也有对原有手机业务的考量。(文章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