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Z三刺激值对定义一种颜色是非常有用的,但结果却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1931年,CIE在两维方向上定义了一个独立于亮度的色空间,这就是Yxy色空间。Yxy色空间中,Y表示亮度,x和y是从三刺激值XYZ中计算出的色度值。计算公式如下:
1931系统的缺点是图表上相等的距离,不表示相同的色彩感知差别,因为人眼的感知是非线性的。
均匀色度等级(Uniform Chromaticity Scale)的出现弥补了1931系统的缺点。它尝试提供一种在大致相同的亮度下,人的感知更统一、更均匀的色空间。 1976 CIE UCS色度图使用u’和v’,这两个符号的使用,是为了与相类似但存在时间短暂的1960 CIE-USC系统的u、v符号相区别。u’和v’的值也是从XYZ三刺激值计算得到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CIE系统中,另一种可选的坐标系统是特征波长和纯度(也称为亥姆霍兹坐标),它们与色调和饱和度密切相关。色彩的特征波长(DW)也是光谱的波长,它的色度值落在样品点(S)和白点(N)的连线上(测量光源时,白点是x=0.333,y=0.333)。纯度,也称为激发初度,计算公式为白点(N)和样品点(S)距离除以白点(N)和光谱点(DW)之间的距离。
纯度=(N-S)/(N-DW)
上述方法只适用于出现在光谱中的色彩,对于非光谱色彩,即由光谱色混合而成的色彩,且落在N、R和B组成的三角形内的色彩,要适用到补充主波长(CDW),这是因为被设想为特征波长的截点P没有相对应的波长, 为了确定补充主波长(CDW),要反向延长N到P的连线。 非光谱色彩的纯度计算公式为:
纯度=(N-S’)/(N-P)
特征波长和纯度通常用于LED的色彩规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