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电压测试仪智能电网入隧道 监测巡检机器人亮实力

分享到:
点击量: 216861 来源: 上海徐吉电气有限公司

在远程控制下,智能巡检机器人将电缆隧道内的情况转成视频以及数据即时反馈到监视大屏里,让工作人员在**时间内掌握线路运行情况,可对其进行预警和动作。为了早日实现这样的场景,5月12日,临安青山湖科创基地电缆隧道内,电力工人正加紧进行220千伏岗青线入地电缆的施放工作,力争在5月底前完成电缆隧道的通电和投运。

据了解,全场约1.5公里的青山湖科创基地电缆隧道将成为省内县级城市中*长的一条地下电缆隧道。此前浙江省内电缆隧道一般应用在杭州等地市级城市中,县级城市中,临安是**个采用电缆隧道的城市。该隧道总投资达2.2亿,地下两层建筑,共可容纳8回路24条电缆线,计划于今年6月底前投入使用,届时将有3条220千伏高压线路和2条110千伏高压线路在此通电运行。按照规划,远期还有1条220千伏高压线路和2条110千伏高压线路也将进入隧道。

1.5公里长度的电缆隧道开了4个井,头尾两个井设置有水泥楼梯可供工作人员上下,而中间两个井就是特地为方便施放电缆而设。220千伏高压电缆采用导线截面为2000m的铜芯,由5束导线扎成一根直径约为30公分的电缆,每米电缆重达40公斤上下。为了能让如此重量级的电缆乖乖地从2号井口延伸到400米开外的1号井,工作人员动用了12台输送机,160多个滑轮。输送机以每分钟6米的速度缓慢地将电缆输送到地下隧道中,7、8名工作人员用扁担和绳索抬着电缆头,引导它从一个滑轮爬上另一个滑轮。隧道高2米余,宽约3米,若没有安装电缆架,则可容纳一辆小型机动车通行。电缆施放完成后,还要将其放置到离地1.5米的特制架子上,5回路电缆总长约为22.5公里,工程量相当大。为了能够按照计划完成强电入地工程,工作人员每天在阴冷潮湿的隧道里施工10小时。

“隧道工程投运之后,这些铁塔都将被拆除,那时候这片天空里将看不到导线了。”杭州电缆工程公司章文州指着施工现场附近一座220千伏的铁塔说。根据省科创基地的要求,这一区块将打造“无线”区块,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在建的以及待建的线路进行迁移改道。其中4条220千伏高压线路和4条110千伏高压线路就采用强电入地的方式,以减少对科创基地的影响。电缆隧道虽然投入较高,但相较于其他入地方式来说,后期运行维护、检修难度较小,即使在不停电的情况下,工作人员依然可以进入隧道工作,这将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另外,该隧道内还将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以及多状态在线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智能电网拓展到地下,打造一个“无线”、**的科创基地供电体系。(郭芳)